学院新闻

19至20世纪乌尔都语印刷文献研究系列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9月24日至25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南亚文学与文化研究领域的副教授丹尼尔·马赫罗维奇(Daniel Majchrowicz),在拼搏手机版登录入口相继举办了三场专题讲座,讲座的主题依次为“大君消失谜案:乌尔都语文学中的旅行书写与全球想象”、“踏上奥斯曼土地的海得拉巴夫人:一位印度女性对穆斯林姐妹情的追寻”和“城里来了新谢里夫:乌尔都语旅行书写中对沙特宗教改革的早期回应”。前两场讲座由南亚学系张嘉妹副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边慧媛老师与谈;第三场讲座由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张忞煜助理教授主持,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姜晓鲲助理研究员与谈。中国传媒大学外院博士后周佳、《澎湃新闻》《环球时报》记者,及外院南亚学系、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积极参与讲座交流。

马赫罗维奇在三场讲座中

 在第一场讲座中,马赫罗维奇将写作形式不拘一格的乌尔都语旅行写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 “文学生态系统”中考察,探讨体裁惯例如何塑造并影响阅读体验。他提出,旅行写作以文学的形式参与到关于世界想象的对话中,并以19世纪南亚次大陆中部地区不同王公的旅行写作为例,解释了彼时南亚地方统治者如何通过文学手段参与到“全球想象”的构建中,并通过文体选择、语言策略和道德叙事,塑造读者对理想统治者与理想世界的认知。他提出,当前以英语学界为代表的学术研究,往往混淆非英语旅行写作与英语“游记”的概念与内涵,忽略了不同文化语境中旅行写作的特性。

第一场讲座现场

在第二场讲座中,马赫罗维奇从20世纪初一位南亚穆斯林女性的日记出发,分析了早期乌尔都语旅行写作中作者观察世界(尤其是穆斯林世界)时的女性视角。在这两场讲座中,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文本的原始形态,马赫罗维奇带领乌尔都语专业学生一起阅读辨认早期乌尔都语作品片段。在这一实践环节中,同学们直观地认识到早期乌尔都语与当代乌尔都语间的差异,丰富了对乌尔都语书写、表达与应用的认识。

第二场讲座合影

在第三场讲座中,马赫罗维奇通过乌尔都语印刷文献,比较了1925年沙特家族崛起下政治变局中西方学界与南亚穆斯林精英群体的不同应对,分析了南亚穆斯林精英如何在这一重大历史变局中,重新定位自身在新兴“穆斯林世界”中的身份与地位。

第三场讲座合影


图:张豫兮、宁梓涵、穆祎璠

文:乌尔都语专业2023级本科生